鳳凰鎮皂角樹村
沙坪壩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先導,全域推進鄉村振興,全線建設示范路帶,全面發動村社群眾,全力打造現代都市中的“詩意田園”。
美麗鄉村新思路
強調農村基本面
今年重慶“兩會”,“鄉村振興”是熱詞之一。2023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奮力抓好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當前,沙坪壩區的鄉村對城市、對市民越來越不可或缺,從承擔農產品保障供應功能向承擔多元復合功能轉變,由承擔附屬功能向承擔核心功能轉變。城鄉融合是沙坪壩發展的必然趨勢,鄉村是一體推進沙坪壩“長架子、長肌肉、長模樣”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塊,鄉村會給我們更多詩意、溫情與安寧。
三河村山坪塘新風貌
鄉村不美、誰來鄉村?都市鄉村要人居先行、以美迎客、增收富裕,要讓每一戶村民、每一位游客到每一處都能看得到美,是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沙坪壩區堅持以增強群眾內生動力、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為基礎,深入實施“一化兩改三不見”,營造場景、扮靚風景、串點成線、成片擴面,向廣大市民展現這一片現代都市中的“詩意田園”。
在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振興工作中,沙坪壩區堅持做到在“土味”中彰顯“品味”,在質樸中體現大美。精心設計營造場景,以在大地上作畫的思路和構圖的方法打造景觀,推動山水、道路、農房等整體風貌融合,體現自然、野趣、雅致。精心保護山村風貌,守護好農耕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的根和魂,安放都市人的鄉愁記憶。
通過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提升了村容村貌、戶容戶貌,還改變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大量村民摒棄“等靠要”思想,抓好“清潔、秩序、美化”三件事,“自覺干”“比著干”“爭著干”,呈現出一起動手、風雨無阻共建美麗鄉村的生動局面。
全面著力綜合整治
擦亮美麗鄉村新底色
沙坪壩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區農業農村委和各相關部門、鎮街一起,把農村人居環境放入大的生態系統中,全面著力、綜合整治、系統提升,從山到水、從水到林、從林到田、從田到家、從家到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1.0升級進入2.0版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全面打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以來,沙坪壩區開展歷史遺留廢棄礦坑修復,全面完成長江及主要支流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修復廢棄礦山18個、面積67.35公頃,通過復耕復綠,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全面開展湖庫綜合治理,專項整治亂倒亂排等河湖突出問題,關閉散亂污企業3887家,建有9座鎮級污水處理廠,改造農村供水管網250公里,努力讓每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前,區內2兩條市級河流,嘉陵江水質穩定達到II類,梁灘河水質由劣V類提升至年均值IV類。
撂荒地復耕復種見成效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沙坪壩區深入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實施植樹造林、森林撫育面積5.5萬畝,精心呵護縉云山、中梁山這兩片主城生態肺葉,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大、改水、改路、改土,整治農田面積4.1萬畝,建設宜機宜耕、能排能灌、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64個,昔日撂荒地也變成了“致富田”。全面打響村莊清潔行動“四季戰役”,深化“一化兩改三不見”專項行動。發動群眾改造農房5000余棟,清理“藍棚頂”11萬平方米,清理管線“蜘蛛網”32公里,栽種花木50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235萬平方米,改圈舍、改柴棚1800余處,農具歸順、畜禽歸欄、柴草歸整實現全覆蓋;創建綠色家庭818戶,創建市級美麗宜居鄉村18個、市級旅游重點村5個、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村6個。
下足繡花功夫系統提升
確保鄉村振興硬件先行
為全面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沙坪壩區立足實際,認真調研,堅持系統規劃、整體打造,加快推進鄉村硬件設施提檔升級,按照 “四個聚焦”脈絡,全力以赴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
去年以來,沙坪壩區大力實施以“四化”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提升工程。開展農房風貌綜合整治,歸整無人居住廢舊房屋1500余棟促進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相得益彰。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完善農村公路路網規劃,推進“四好農村路”工程向村、組延伸,暢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建成“四好農村路”368公里,布局生態停車場1000余個,新改建入戶便道150公里,到戶率98%。開展農村“四旁”植樹活動,栽種植物560萬株,突出保護鄉村山體田園、河湖濕地、原生植被、古樹名木,構建村莊森林生態系統。實施照明亮化。完善村內主要道路、廣場曬壩和農房院落等群眾活動頻繁、人口密集場所的公共照明設施,推廣使用LED、太陽能等綠色節能照明設備,開展村莊亮化工程示范創建,安裝智能公共照明設施7500余個,提升群眾幸福感。
回龍壩鎮
不僅在硬件設施上下功夫,沙坪壩區還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全覆蓋為目標,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強化“戶集、村收、鎮區轉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日產日清”。在農村公共區域設置垃圾收集桶2900余組,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5座,單日轉運能力達1000噸以上。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與利用,在中梁鎮茅山峽村、回龍壩鎮回龍壩村等31個行政村推行農村垃圾分類示范,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87處,戶分類收集容器3654個,實施可回收資源利用和農膜回收“兩網融合”,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達到100%。
為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涉及范圍廣、隨機性強的問題,沙坪壩區在治理上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針對居住較為分散、生活污水排放量小的農村區域,采取分區收集、單獨處理,如采用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人工生態濕地消納處理,建成12個生態濕地;針對居住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發展鄉村旅游的區域,采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建成6座日處理規模20方以上的一體化處理設施;針對靠近城鎮的農村區域,采用延伸城鎮管網納管收集方式處理,建設農村污水管網46公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到85%。